京东金融和工行合作的165天

2017-11-28



“165天里,京乐金融团队里有个兄弟有83天早上都是从沙发上醒来的;我们为了一个产品,6地连线,工行12个部门,京东9个部门,可以连续开9个小时的攻坚会,直至敲定方案。这其中涉及双方32个系统,125个接口。”五个月前,京东金融与工商银行签定了战略合作,五个月来,双方可能经历的挑战,陈生强早有准备,但提到这些数字时他还是有些激动。11月27日,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和工商银行副行长李云泽共同向媒体公布了双方合作五个月来的进展。


在五个月的合作中,双方主要推出的就是嵌入场景服务的数字银行产品工银小白。和传统的银行APP不同,工银小白的后台设计是模式块化的,它可以卡片一样嵌入不同类别的场景,如微信朋友圈、直播等各种社交、娱乐、消费类的APP和网站中——在教育类网站,工银小白就会展现留学金融的模块,在旅游网站,会搭载线上申请存款证明的功能,在消费和直播app中,工银小白会突出消费金融产品。据了解,目前工银小白最为便民的业务则是——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京东物流把存款证明配送到家。


陈生强对外坦陈:“与工行达成全面合作的时候,还是有很大压力的。面对全球第一大商业银行伸出来的橄榄枝,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为银行创造什么核心价值?”他把京东金融和工行的合作价值称为无界(服务范围的无界),而实现手段一是数字化;二是全场景化。在数字化和全场景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中,用户不用再去找服务,而是服务去找用户。


一直以来在中国金融行业占有主流话语权的银行与保险公司已经开始了与新金融科技集团密切合作。京东金融、蚂蚁金服都在不同程度上同中华人寿、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了业务与战略合作,如在农村金融、数字银行、互联网保险等方面。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很大变化。银行的线下网点变成了线上,更多的个性化需求让用户越来越挑剔,如果传统银行满足不了,信贷、理财、存款的等很多银行的基本职能,新金融集团都可以满足;银行业的客户主体发生了变化,如工商银行服务的主体客户是37岁,而80后年龄最大的今年也是37岁,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如何针对这些用户的场景化消费特点来提供服务,一直是银行头疼的问题;最后,传统金融机构们发展内生的互联网平台并不能很好的解决他们的获客问题。没了场景,银行只是把产品搬到了网上,最后还难逃作为通道的命运。


这些冲击最终都让传统金融行业以“以金融机构”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成“以用户为中心”模式。这也给新金融科技集团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银行有较低的资金成本、风控优势;而新金融科技公司有场景、大数据分析与互联网创新优势,如果双方互补,找到契合点,则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那么,传统保险、银行如何选择金融科技的合作伙伴,这其中的门槛又有多高,其实从京东金融与工商银行的合作中,可见一斑。


首先,就是场景的能力。这是传统金融机构最看重也不具备的。京东金融的电商平台与物流优势,使全场景化成为可能。就是不仅让金融服务在互联网上,还能连接线上、线下,实现“O+O”式的服务。目前,京东金融的零售网点技术如人工智能、人脸技术、生物探针等都是银行打通线上线下的基础。而如何将这种场景能力通过技术手段挖掘出双方合作的业务模式与商业模式,则是考验一家公司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说真正的从用户角度出发,从而实现B+B toC的这种合作模式的价值最大化。


其次,是开放能力。京东金融有多少数据是可以和工行共享开放的,工行又是否能够打破国有大行的诸多限制,开放更多的资源给合作伙伴。双方打造的是模块。京东金融金融科技事业部总经理谢锦生表示,五个月来,工行的很多业务能力和业务接口是第一次对第三方的合作伙伴开放。


最后,是管理协作能力。也可以说这对金融科技集团的老大的情商提出很大挑战。几十个银行与第三方公司的跨部门协作之中,如何有效沟通,磨合,快速决策都需要一个有效的机制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