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核酸疫苗准备好了吗?一项新技术颠覆研发速度

2020-03-09

如果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无症状患者传播,那么它的传播将会更难控制,这增加了该种病毒长期进行人际传播的可能性。为此,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国家科技部和疾控中心先后宣布把新型冠状病毒等5项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发提上日程。

核酸疫苗已在安全评价中

“如果成功,我们将研发出首款mRNA技术的新冠肺炎疫苗,这也将会革新疫苗制备技术,所以,我们尽可能地调配其他管线的研究人员从事这项研究,从而加快疫苗的研发进度。”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微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李航文博士在昼夜不停的忙碌中接受了本次采访。“但一切都在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标准程序下进行。”


如果第一阶段的临床结果乐观,国产新冠肺炎核酸疫苗最早将于今年上市。目前,他们正与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暨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紧锣密鼓地开展药物安全评价工作。


疫苗研发速度颠覆了想象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在2月21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中介绍,目前的新冠肺炎疫苗正按照灭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组疫苗等技术路线同步开发,“在确保安全有效的前提下,估计最快4-5月可以有部分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或在特定条件下争取应急使用。”

消息公布后引起业界轰动:在以往的重大传染病史中,疫苗通常需要花费至少一年的时间开发研究,同为冠状病毒的MERS、SARS疫苗,至今未拿出成熟的疫苗产品,为何这次的新冠肺炎疫苗,我们有信心可以如此迅速地研发出来?


一种最新的核酸疫苗技术解答了我们的疑问。


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转化医学平台与斯微生物合作的“mRNA候选疫苗的研发工作技术路线”,从327个紧急申报的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科技部科技攻关应急专项。2月10日,斯微生物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就已经开始进行在数百只小鼠中进行动物试验。“我们采用相对麻烦的‘笨办法’,不计成本地一一筛查,目前我们已从12个抗原中,筛选出了有效抗原。”


短短3周的时间,李航文的项目组已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进展,“我们争取4月底拿出抗体样本,申请临床!”尽管实验疫苗尚未得到验证,但其研发速度已经是一大突破。


炙手可热的mRNA技术将掀起生物药制备革命


这项研究的核心在于颠覆性的mRNA (messenger RNA)技术。因为mRNA能够快速翻译出蛋白的特性,该技术通过纳米递送平台能将外源性的有效抗原在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内被降解成免疫原性多肽,与MHC类分子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从而激活抗原特异性T细胞和B细胞,对抗原产生应答。


这既保持了DNA疫苗能够表达胞内抗原的优点,又可以避免非特异免疫抗体的缺点,免疫原性更强有效。同时,由于mRNA分子疗法的主要原理是触发机体自身产生有针对的抗体蛋白质,安全性也相对更高。


“与以往的生物疫苗制备不同,它的生产过程是一种线性放大。”李航文表示,mRNA疫苗未来的产业化能力可能更强,一旦成功验证这一生产方法有效,其量产速度可以与化学药品媲美。


成功的关键还在于LPP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mRNA 由于链比较长,单一生产后药品活性不稳定,所以对于递送平台的要求较高。这次新冠疫苗产品的研发中,斯微生物将运用其自主知识产权的脂质多聚物纳米载体技术平台(LPP/mRNA)进行递送,相比一代的LNP递送技术,也许更能够增强mRNA 的稳定性。


这种新型的纳米递送平台就像买了“双保险”一样,由磷脂外壳包裹载有mRNA的内核两层结构组成,在药物进入体内以后,还能随着聚合物的降解,逐步释放mRNA分子,可以达到理想的免疫治疗效果。“这也是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了病毒结构而设计的”李航文戏称这是一种“仿生学”,“纳米技术对于人造抗体是关键”。


希望疫苗产业化落户上海。